如果我們仔細觀察,每個孩子遊戲和閱讀的喜好都不盡相同,有的孩子喜歡跟別人一起玩,有的孩子卻喜歡自己一個人玩;有的孩子喜歡邊看圖畫書邊大聲地說出來,有的孩子則喜歡可以動手玩的圖畫書,也有的孩子只喜歡靜靜地閱讀書本的內容。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學習風格,就像有人喜歡吃鹹,有人喜歡吃甜一樣,孩子在學習時也都有各自的偏好策略。那麼,爸媽要如何能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風格,並以最適合的方式教育他們,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呢?
‧ 大腦功能和學習模式
人類的大腦具有很複雜的結構和功能,在結構上,它分為若干個區域,分別是額葉區、顳葉區、頂葉區、枕葉區;而每一區都主管著不同的功能:
前額葉區--精神功能
頂額葉區--思維功能
顳葉區--聽覺記憶功能
頂葉區--體膚觸感功能
枕葉區--視覺功能
額葉區掌管人類最高級且最複雜的精神及思維功能。精神功能強的人,有很堅強的意志力、靈活的創造力、領導者的風範及管理特質;思維功能強的人則擅長思考,想像力豐富,推理能力也強。
頂葉區所掌管的功能是肢體的運動感覺、皮膚的觸感及一部分的數理邏輯能力。簡單地說,凡是肢體運動、肢體操作及肢體的學習,或是有關數理邏輯的符號記憶,都屬於頂葉區所管轄的功能範圍。
枕葉區掌理視覺功能,舉凡圖像的辨識、暫留及對環境或大自然的觀察力,皆屬於頂葉區所管的功能運作。枕葉區位於後腦的位置,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──當後腦受到重擊時,兩眼一片漆黑並大冒金星;這便說明了枕葉區與視覺功能的關係。
顳葉區位於大腦兩側,所主管的是聽覺及記憶功能,舉凡語言的理解,音樂欣賞,或是長短期的記憶功能,均歸顳葉區所管轄。
由於人類的大腦個別有所差異,也因而決定了該個體的行為模式和表現特徵。專家研究發現,孩子的學習風格和他們的大腦功能分布緊密相關。例如孩子的大腦枕葉區功能較強,那他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很好的視覺能力,並容易對看到的東西產生興趣。大體而言,孩子的學習風格(也稱學習管道)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,即聽覺型、視覺型、體感觸覺型。
‧學習風格1──聽覺型
◆特質說明
善用聽覺學習,多用語音記憶,喜歡應用語言來理解事物。
◆表現特徵
很愛說話、常發出很多聲音的小孩,通常都是聽覺型。聽覺型的孩子擅長用語音記憶,也喜歡應用語言來理解事物,他們習慣把思考過程口語化,而為了整理他們的思緒,經常需要把正在想的事物講出來,或者為了記住某些內容,他們喜歡大聲地閱讀。在安靜不受干擾的空間中,他們的學習效果比較好;至於在外面,爸媽必須提醒他控制自己講話的時機,或降低音量。
◆教養筆記
聽覺型學習風格的孩子,或許不是偉大的音樂家,但他們似乎天生就是樂音聽覺辨識家。這種類型的孩子不只是偏愛音樂,舉凡聲音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,因為聲音和節奏感是他們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最佳線索,也是瞭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快速途徑。他們很容易因為父母的交談或電話鈴聲而分神,以致雖然坐在書本前數個小時,卻什麼也沒看進去,因此對於這類型的孩子,最好不要強迫學習,而是要避免讓他分心,隔絕一切的干擾來源。在正式的學習情境中,這些孩子通常在創作歌謠、將學習內容或作品配上旋律、或是需要運用多媒體的學習上,有極突出的表現。
◆學習觀察重點
學齡前幼兒
□喜歡敲敲打打,製造自己的獨特節奏、音樂。
□對不同聲音的辨識能力很敏銳。
□常常隨著聽過的音樂,自己高興地哼哼唱唱。
□會指示其他人聽四周圍的聲音,對聲音相當感興趣。
低、中年級孩子
□喜歡哼些曲子,即使沒有音樂播放時。
□擅長創造他自己的聲音和節奏,或沈浸在音樂中。
□會準確地描述、模仿出他所聽到的細微聲音、節拍。
□喜歡將課文或學習內容配上音樂節拍。
高年級孩子
□在有音樂的環境中,很自然地就會隨著音樂哼唱。
□對樂器演奏相當有興趣,也喜歡欣賞、分析。
□常常表達他對某些音樂的想法感受。
□對旋律很敏感,即使只聽過一次,也都能記得。
◆專家講解
此類型孩子聽力強,但較容易分心;應用古典音樂協助學習可使其專心,並隔絕干擾,能邊聽邊學。上課只要專心聽講就有成效,可用有聲書、聽演講、錄音重複背誦等方式增強學習效果。
◆適合孩子的學習情境
凡是配上音樂、節拍、旋律,不論是拍手、踏腳或吹口哨,孩子都可以很快地學會內容。哼哼唱唱是他喜歡的方式,或是邊聽音樂邊做事情、讀書,效果都不錯;而唱片、音樂節目或節奏樂器,當然都可以當作孩子生活中的另一種調劑。他們沈迷於唱歌、聆聽音樂、演奏樂器,也容易從中獲得安定的力量,並建立起自己表達的習慣模式。如果全家可以一起欣賞音樂,學學新的樂器、新的歌曲,你將會發現孩子的認真與爆發力。
因此,在學習的歷程中,只要有旋律優美、節奏鮮明的遊戲活動配合,就能夠讓他們的學習、記憶更有效率。
◆聲音遊戲──促進寶寶的聽力發展
雖說寶寶天生下來,就有一雙好耳力,但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協助,以促進他的聽覺發展,引導他透過聲音特質來認識世界,進而學習語言溝通。只是,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,究竟要如何提供他聽覺的刺激、促進他發展呢?在此提供您兩個途徑作為參考。
※嘮叨?我不怕!
不是要您在寶寶耳邊故意嘮叨給他聽啦!但是,長時間對著寶寶說話、說故事,好處還真不少呢!可以讓寶寶熟悉語言聲調、認識環境,還可以讓寶寶感覺安全。
‧ 那麼,說什麼給寶寶聽呢?答案是什麼都可以!像是幫寶寶包尿布時,您可以告訴他這尿布是什麼牌子的、在哪兒買的、有什麼功能;抱著寶寶散步時,可以介紹路邊的小花小草、描述行人的打扮、鄰居的動作;當然說故事也可以囉,準備一本屬於寶寶的故事書,每天選一個固定的時間讀給寶寶聽,一再重複也沒關係。還有,家中所有的一切、您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,都可以一一描述給寶寶聽,「你看唷,切菜要這樣切,以前你媽媽我……」或「你知道嗎,這個玩具是爸爸……」總之,就像您和親朋好友閒話家常一樣,什麼都可以說給寶寶聽。
◎說話原則:語調儘量輕鬆和緩,您可以控制聲調的高低,最好加上表情,有時誇張一點也無所謂,反正大多時間都是您和寶寶獨處嘛!
※音樂?我喜歡!
認識聲音,我們最直覺的反應就是聆聽音樂了。家裏原本就有的各式各樣CD、錄音帶,或者廣播也行,您可以在聆聽音樂時,一邊介紹寶寶認識各種不同的樂器、歌手、曲調風格或是背後的小故事。至於何種音樂類型適合寶寶,暫時也無須限制或替寶寶選擇,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產品標榜能促進寶寶的IQ、EQ,不必太過盲從相信,但不論有沒有實證,多讓寶寶接觸總是好的。當然,太過劇烈嘈雜的重金屬搖滾,還是應該儘量避免讓年紀小的孩子聽,以免嚇著寶寶或是影響寶寶睡眠。
你還可以試著讓寶寶聆聽各種聲音,例如水聲、汽車發動聲、敲門聲、電話聲,只要四周有聲音響了,請別忘記告訴寶寶這是什麼。寶寶就是經由辨認這些聲音的特質,才能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環境,同時也漸漸明白語言的意義,並且體會這些東西、名稱和聲音之間的關聯。
◎製造聲音原則:音量適中,儘量不要正對著寶寶耳朵,轉換音樂或者聲音時,請提醒寶寶或是觀察寶寶的反應。寶寶也會有他個人的喜好喔!所以一旦寶寶面露厭惡或是害怕、驚嚇的表情,請爸媽要盡快將聲音停止。
‧學習風格2──視覺型
◆特質說明
善用視覺學習,多用圖像記憶,喜歡應用觀察來理解事物。
◆表現特徵
這類型的孩子很容易被移動的人、物吸引,因為視覺型的孩子慣於用眼睛學習,所以他會注意可以看到的東西,如果眼前的東西不吸引人,他很可能就會因為旁邊走動的人或外面的陽光而分心。
◆教養筆記:
新生兒的視力,會隨著腦部發育及眼球周圍的肌肉愈來愈有力量,而逐漸發展成熟。一般來說,視力的發育過程大致如下:
˙剛出生的寶寶會把臉轉向光亮的地方,也會眨眼。
˙8週時,寶寶的視覺開始有焦點。
˙12週的寶寶,視覺會跟隨玩具移動。
˙6個月的寶寶,開始會移動自己的身體,好看清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。
˙2歲時,即使是很小的東西都可以看得很清楚,而且追隨得很好。
˙3歲時,寶寶對於色彩的視覺已經發育得很好,視神經的發展也都很完全了。
◆專家講解:
視覺型的孩子專注力佳,較喜歡觀察事物;可應用閃視卡加強辨識能力,鼓勵他凡事觀察做紀錄、養成閱讀習慣、看東西時腦中同時顯示圖片影像。父母在幫助視覺型孩子學習的時候,一定要運用可以吸引他視覺效果的工具,例如運用「心智圖」,亦即把所看到的概念,用各種不同的彩色筆畫成樹狀的架構,或是適度地在書本上用彩色筆標記明顯線條、記號,幫助他記憶。
◆適合孩子的學習情境
凡是配上圖片、影像的單字或句子,孩子都可以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,並且容易記住,這表示透過視覺空間的聯想,就是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,只要利用圖畫來認識注音符號或學寫單字、學習數數或加減乘除,效果都比死背硬記來得好。由此可知,此類型的孩子需要靠豐富的視覺刺激來增強想像力,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。因此,如果在孩子開始學習新知識的同時,父母能夠提供較為有趣的學習工具,孩子就會學得更快、更好。
◆觀察刺激──促進寶寶的視覺發展
※營造視覺豐富的環境
由於寶寶只能躺在床上,視覺範圍僅限於單調的天花板,所能受到的刺激很有限;因此,爸爸媽媽可以刻意為寶寶創造一個具有較多視覺刺激的環境,例如,在天花板上或娃娃床邊等寶寶視力可及之處,懸掛色彩鮮豔的物體或玩具,最好還會發出聲音,吸引寶寶的注意,訓練寶寶視覺集中。另外,爸媽也可以經常利用玩具來逗弄寶寶,讓寶寶目光跟著玩具移動,以鍛鍊視覺肌肉。
※多說多看多聽
寶寶喜歡看人的臉,而媽媽的臉是大多數寶寶最早獲得的視覺印象,看見媽媽微笑,寶寶就會顯得高興。為此,爸媽要常常接近寶寶,跟他玩、陪他說話,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寶寶視覺、聽覺的發展,同時寶寶與爸媽的感情也會更親密。
寶寶稍微大一點時,爸媽就可以抱著寶寶四處走走,讓他有機會觀察新事物。有家庭活動時,可以帶著寶寶參與,讓他坐在大人腿上,以便能取得比較好的視野看人、看東西;千萬不要將寶寶限制在狹小的嬰兒床上,因為多給他一些機會接觸其他新鮮事物,不但有利於視覺發展,對智能的啟發也大有幫助。
視覺是心智發展的重要基礎,在爸媽的幫助下,寶寶的視覺能力將會更順利地發展,並逐漸地靠眼睛所見來獲取知識、開展心智。
‧學習風格3──體感觸覺型(肢體型)
◆特質說明
善用體覺學習,多用身體記憶,喜歡應用操作來理解事物。
◆表現特徵
肢體型的孩子常常會動來動去,即使叫他坐好,他的腳還是會踢來踢去,或者伸手去拿別人的東西,顯得坐立不安的樣子。事實上,他們愈活動愈能專心,有些人甚至還需要靠觸摸物體,才能增加他的記憶;假使你看到有些孩子,會一路走一路東敲西打,或用小手一直順著行走路線,觸摸經過的事物,那很可能就是體感觸覺型的孩子了。
◆教養筆記
舉個例子,小寶寶如何運用感官知覺來認識香蕉呢?看見黃色、彎彎的香蕉之後(視覺),他一定要拿起並摸摸這根香蕉,才知道軟軟的、彎彎的摸起來是什麼感覺(觸覺),而且秤起來重重的,和塑膠玩具電話的話筒不一樣(肢體運動);接著,撥開香蕉皮,他要聞聞香香的味道(嗅覺),咬起來軟軟、綿綿的,吃的時候,一次還不能太大口,否則會噎到(味覺)……綜合這些感覺,寶寶也就形成了一個香蕉的概念。而
這個新的認識,可以讓寶寶區分出香蕉和生活中其他可以吃的食物、遊戲的物品有什麼不同?往後,當他看見同樣是黃色的、彎彎的月亮圖形或玩具,便不會再叫它「香蕉」了。
◆學習觀察重點
嬰兒自出生的第一天起,就用身體去探索世界,形成自己的基本思考結構,而之後的所
有思想,都是由這個基本思考結構出發。這類的孩子習慣用身體去體驗生活,因此必須
讓他們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(對他們而言),才能引發他們潛在的智慧。
‧ 對於肢體動作型的孩子,我們可以由一些些觀察的線索中查覺…
學齡前幼兒
囗孩子喜歡用手觸摸感覺新鮮事物。
囗孩子喜歡那些可以跑來跑去的追逐遊戲。
囗孩子不容易長時間待在座位上。
囗孩子會用手勢幫助自己表達,例如搖手。
低、中年級孩子
囗孩子喜歡參加體育競賽,或是可以伸展手腳的活動。
囗孩子總覽得安靜在座位上坐一段時間是一大考驗。
囗孩子和別人溝通時,會用許多肢體語言,如手勢、點頭或其他肢體動作。
囗孩子喜歡敲敲補補,建構或修理家中的東西。
高年級孩子
囗孩子總是對體能活動有極大的興趣。
囗孩子學體育和舞蹈、肢體動作的速度很快。
囗孩子只要坐在固定位置一段時間,就會開始顯得不耐、敲桌子,或焦慮、坐立不安起來。
囗孩子對肌肉控制有相當的了解,並能靈巧運用。
◆專家講解
這類的孩子靜不下來、較活潑,應多進行帶動唱、演戲、比手畫腳、實驗、抄筆記等學習方式,而不須規定他坐著看書,並且可以用競賽方式刺激學習。爸媽除了跟老師誠懇地溝通之外,也可以讓孩子一邊聽講一邊在課本上畫重點,或是給他一個限制範圍,讓他可以動一動。
當寶寶靠著他靈敏的知覺,忙著探索這個世界時,請爸媽不要太過限制他的行動範圍,甚至阻止;有時太過嚴厲或禁止孩子用感官探索,不但會造成某些心理焦慮問題,也容易導致孩子慢慢失去感覺靈敏度,對四周事物漸漸失去信心、缺乏感受。
相反地,如果可以提供孩子足夠而乾淨、安全的空間,讓他自由自在地於生活中尋求多樣刺激,以獲得正向且適當的感覺經驗,將有助於他累積許多重要概念,並建立日後認知學習的基礎。
◆適合孩子的學習情境
體覺型的孩子較適合先學寫、再學讀,這是因為寫字直接牽涉到身體,而閱讀往往只用到視覺或聽覺。建議在孩子開始對於寫表現出興趣時,父母可以從畫畫、拼貼、捏陶等活動著手,讓他嘗試利用這些方式學習書寫。
等到他學會寫之後,再讓孩子開始接觸閱讀;體覺強的孩子,在閱讀的時候,可能會喜歡用腳來打拍子,或者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變換好幾種姿勢,父母不要硬性規他得在固定地方看書,倒是可以建議孩子換個坐姿,甚至站著或趴著看書(注意時間不可太長)。當孩子看書時,記得提醒孩子多休息,做一些體能活動,包括跑步、有氧運動、轉動脖子和抬腿等活動。
此類型的孩子在學習數學時,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教具,孩子可以藉由觸摸、移動、堆砌、操作具體的實物來學習數學的基本概念。
另外,在家裡很容易找到用肢體學習的機會,如:烹飪、清掃、修理東西、養花草及小寵物,都是學習的佳機。
◆運動──促進寶寶肢體感覺發展
說來奇怪,孩子學習走、跑、蹦、跳都是以能控制他的腦袋開始;因此,當4週大的孩子開始抬頭時,他已經在為走、跑、跳的學習做最初的努力。發育的進程總是由頭至腳的,所以頭部控制成為必要的第一步。
在最初的幾週裏,寶寶的腿和胳膊開始採取更加成熟的姿勢──這全是為了讓運動能力發展得更好;然後,在很容易察覺的幾個階段裡,隨著肌肉的增強,寶寶會用胳膊和腿做出更加簡練和協調的舉動,於是孩子先會坐直,然後會爬、站立、行走。
※活用四肢 追趕跑跳
不過,有些寶寶在學步之前,也許會用許多其他方式,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,例如有些寶寶成了四處滾動的能手;另一些會用臀部在地上蹦跳前進;還有一些會用一隻手和一邊的屁股走動,或是兩隻手和整個臀部;還有些會倒爬。一旦孩子掌握了運動的基本要領,他就會不斷地進步,直到他能優雅地跑、蹦、跳,並且輕鬆地溜冰、騎車、爬山……。在這整個過程中,你都可以用遊戲來幫助孩子,這無疑是很有趣的;只
要你有時間,而孩子也處於一種願意接受的情緒當中,就應該這麼做。
※身體學習 事半功倍
幾千年以來,人類便善於利用身體來傳遞知識、情感及文化,如舞蹈、劍道、武術等肢體活動,即便是有了文字,身體與大腦結合的產物,仍然源源不絕地被創造出來,所以,當你的孩子正處於坐立難安的狀態時,也許就是他的智慧正在蠢蠢欲動時。
‧ 結語
父母在瞭解孩子不同的學習風格後,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:「每個孩子只有一種學習風格嗎?」「我對孩子的溝通模式也只有一種嗎?」確實,有的孩子擅長觀察細節,有的孩子擅長吸收全盤的概念,也有些孩子必須一板一眼地按照具體規則來學習,但並不是每個孩子剛剛好就是某一類,而可能是同時具有兩、三種風格的特質。所以最重要的是,父母應該客觀地來瞭解孩子的學習風格,也讓孩子知道這是他的特質,跟聰明才智無關;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孩子的智能,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,學習效果也才會事半功倍。
- Mar 06 Fri 2009 13:44
解讀孩子的三種學習風格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